无数的心都在寻觅归去,无数的脚步都在奔向团圆。春节已越来越近,此刻还有很多的人奔忙在路上,高铁、机场、高速一派繁忙,南来北往、东行西进,大规模的客流,勾勒出“流动的中国”的时代图景,以强劲的脉动彰显着泱泱大国的热气腾腾、活力满满。一年一度的中国春运,这个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“大迁徙”,承载着国人丰富的情感记忆,既是历史的见证,亦是时代的缩影,更是中国人民共享发展的一趟非凡旅程。HAPPY NEW YEAR春运见证时代的脚步 1954年,“春运”一词通过媒体进入大众视野。这一年我国确定了“以铁道部统一指挥协调,必要时请党中央、国务院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协助”的原则,从那时开始,大规模、高压力、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“春运”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被频频使用的一个词。至今春运已经整整走过70年。1979年,春运历史性首次突破 1亿人次。务工流、学生流、探亲流开始在春运汇聚。那时全国旅客列车平均速度为每小时43公里。1987年12月广州火车站因农民工激增而使大量旅客滞留。工人日报记者 于文国 摄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掀起,“打工潮开始出现,迁徙人口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迅速增加,春运之旅一时变得越来越艰难。绿皮车、票贩子、编织袋、扒车窗、睡行李架、密密匝匝的人群、彻夜等候的排队……诸如此般的春运记忆让许多人难以忘怀。而就是这几年间,过去春运那拥挤、脏乱、一票难求之类的种种苦衷和艰辛,仿佛一夜之间被改变。今年春运,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90亿人次,有望创历史新高。出行人流剧增,但呈现出的是一幅秩序井然、服务高效、年味浓郁的春运图景。有人感叹,过去的春运重在“运”,能把人运送到目的地就是胜利,如今的春运更注重“在路上”的体验。从售票厅排队购票到互联网“抢票”,从“绿皮车”到“复兴号”,从“摩托大军”骑车返乡到自驾小汽车返乡,从检票进站到“刷脸”登车,从拖着大包小包到年货快递回家,从“人在囧途”到“一路坦途”……2017年1月13日上午8时30分,北京西站始发的G183次列车即将发出,列车提前半小时就开始摆放花束,迎接第一批春运乘客。无论是时间的节省,还是效率的提升,无论是体验的变化,还是服务的优化……春运车轮的飞驰,映射时代脉动。让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是,面对春运,我们越来越从容、越来越平静了,不像过去“如临大敌”般地绷紧神经、迎接“大考”,春节回家的路也越来越顺畅,越来越温馨。过去我们关注春运,或许更多的是关注春运本身,看到的是春运之难,而如今我们更是透过春运这个节点,更加深刻、细腻地感知国家的发展变化。路还是那条回家的路,但旅程有了不一样的意义,时间有了不一样的刻度。春运的变迁就像一面镜子,折射出个人回家的旅途、温暖的归程,同时也映照着国家前进的步伐、时代发展的洪流。HAPPY NEW YEAR春运承载乡愁的内核 春运是一场宏大叙事,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字符。春运既映照着国家前进的步伐、时代发展的脉动,也安抚着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阖家团圆的乡愁。有人说世上最美的风景,都比不上回家的路。春运之路,是归心似箭,是亲情牵挂,充满游子和家人的双向期盼。路漫漫、情悠悠。每年春运的“迁徙大军”中,总少不了那些带着孩子的父母。一只只“小候鸟”被家长抱在怀里、背在身上、牵在手中,眼里充满了对旅途的兴奋和好奇;家长们脸上虽有疲惫,却也掩盖不住对带娃回乡团聚的期盼。2023年1月7日,北京南站,乘客排队进站。该次列车是2023年北京地区开出的第一趟春运列车。工人日报记者 王伟伟 摄手机视频里,常常能刷到这样的画面,当小汽车开进村庄,早早等候的老人、小孩欢呼跳跃;当出站口闸机一下打开,潮水般的人群涌出,人们伸开双手奔向等待的亲人。这一刻,亲情充盈在空气中,团圆的味道、幸福的味道早已悄悄氤氲开来。“山高路远梦萦绕,千里归程解乡愁。”与家人温馨团聚,跟乡亲故友相见甚欢,春运恰似一条纽带,成就的是家的团聚,连起的是亲情的融合,让乡愁在春运里释放得更加香醇。70年间,春运的出行方式和出行体验已发生天壤之别,但无论如何变迁,春运中的那份乡愁和对团圆的向往从未改变。时代奔涌向前,春运的列车轰轰烈烈,一如既往地载着乡愁,驶向家的方向。HAPPY NEW YEAR春运折射观念的变迁 70年前诞生的“春运”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更多指向的是“返乡”,现在春运的方向可能是“进城”,也可能是“诗与远方”。曾经的春运主要是职工探亲、务工返乡,如今,探亲流、学生流、务工流、旅游流高位叠加,“旅游+””“体验+”“购物+”等花式需求让春运出行的目的地、出行方式更加丰富,由此汇聚成一场浩浩荡荡的迁徙,高度浓缩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。春运开始,年味渐浓,消费的“热力值”在不断提升。春运是旅客最多、消费需求最多元化的时段,春运路上除了有返乡的匆匆脚步,还有去他乡寻觅年味的新春旅行。今年春节,旅行热情充分释放,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武汉、西安、杭州等热门城市客流量将明显增加,哈尔滨、长春、沈阳等冰雪旅游城市持续升温,“异地过年”“反向团圆”“南北互换”旅游热度攀升……让旺盛的出行转化成强大的消费力,释放出了更足、更大的发展潜力。